文章出處:中時電子報   網路主筆室    何榮幸  2006/08/22
http://editorland.chinatimes.com/ho/archive/2006/08/22/2271.html

支持王建民,抗議爛媒體……

一群學者、學生近日自動發起「支持王建民,抗議爛媒體」行動,他們提出的「拒看新聞台」訴求短期內未必看得到效果,但是,這項行動背後代表的民怨卻不容輕忽,不知反省的媒體只會遭到閱聽大眾更多憤怒反噬。 

其實,早在「支持王建民」之前,台灣社會就已經「抗議爛媒體」許久了。只是多數媒體仍以「知的權利」為名踐踏受訪者人權,再以「市場機制」為護身符拒絕自律,才會遭到王建民「三振」而踢到鐵板。

王建民拒絕接受台灣媒體訪問(但仍接受外國媒體訪問)雖然見仁見智,但王建民跟其他「媒體寵兒」最大的不同點在於:他是靠自己的努力在全球職棒最高殿堂發光發亮,完全不是靠媒體的造神運動吹捧。因此,在媒體不再侵犯他生父、養父兩家人隱私權之前拒絕受訪,王建民自己沒有什麼損失,有損失的只是希望藉由「王建民熱」大肆炒作收視率的媒體。

當然,王建民此舉的確是一竿子打翻一條船,讓專業體育記者隨著電視台記者、地方記者的不當採訪而陪葬,這對認真敬業的體育記者並不公平;然而將心比心,當媒體主管根本不在乎王建民家人隱私權,也無視於家人被打擾是否會影響王建民心情戰績時,媒體又憑什麼要求王建民應該區分體育記者、電視台記者、地方記者而做出不同對待?

回頭來看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、輔大大傳所研究生林靖堂等人發起的「支持王建民,抗議爛媒體」行動,就更可以理解這項自發性公民行動所彰顯的社會意涵了。

表面上,這項行動只是在聲援王建民,但放在民間累積已久的憤怒氛圍來看,這項行動的前半段可以替換成「拒絕許純美」、「拒絕柯賜海」、「拒絕泰安休息站」、「拒絕民生休息站」等任何前提,而依舊保留後半段「抗議爛媒體」的結論。
 

而當這項行動鎖定六家新聞台,希望閱聽者「三振」、「拒看」新聞台時,其表達的深刻意義毋寧是:做為一個現代公民,我們應該享有自己決定的生活,而不是被新聞台與搖控器牽著鼻子走;我們應該對向下沈淪與侵犯人權的媒體說不,然後選擇願意自律與反省的媒體。
 

這項行動或許太過理想天真,低估了媒體面臨的結構性困境。但當所有新聞台主管都知道問題出在那裡,只是沒有一家新聞台敢於挑戰、改變收視率惡性競爭,以致所有新聞台都在「量產」同樣侵犯人權的報導之際,到底是這些採取行動的閱聽者太過天真、還是這些新聞台太過麻木不仁?

王建民不可能永久封殺台灣媒體,他要的無非是家人不受打擾、能夠專心投球的空間。但別忘了,如果不是王建民聲勢如日中天,在新聞台惡性競爭之下,他很可能連這種最起碼的不受打擾空間都不可得。這是在任何聲援王建民行動之外,必須進一步深思的課題。

抗議爛媒體,絕對不只是為了支持王建民而已,更是為了王建民之外所有受訪者的基本人權。在這層意義上,媒體的反省也絕對不只是不再侵犯王建民家人隱私而已,而是必須一視同仁,不再侵犯任何人的基本人權,這才是「支持王建民,抗議爛媒體」行動的終極關懷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