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近看了幾本書,《球手之美學》《佐賀的超級阿嬤》《ICHIRO ON ICHIRO》《老人與海》,前三本是買來的,最後一本是在中心裡的圖書館借的,為什麼忽然會借這本海明威的著作來看呢?大家應該從小就聽過《老人與海》大概在講什麼,也都知道這是海明威的著作,但老實說,這本小說我連翻都沒翻過,我也不知道海明威最後是在家中飲彈自盡,享年63歲。

說也奇怪,前陣子看了《GQ》雜誌,由《數位時代》的總編詹偉雄所寫一篇王建民的文章「From A Boy To A Man」,他的文章開頭描述前三段就是用《老人與海》來帶入他所要介紹的王建民,其中第三段是這麼寫的:

《老人與海》中的另一個不起眼的主角,是默默在岸上幫助聖地牙哥,並暗自欣賞著他捕魚技術的「小孩」,這小孩正嘗試由老人的專注美感裡,學習著如何從一個「男孩」逐步成為技藝同等超凡的「男人」。當時光的鐘錶由1951快撥到2006,在狄馬喬(Joe DiMaggio)當年揮出一支支全壘打、並曾締造連續56場安打紀錄的洋基球場裡,我們同樣可興奮地看見:一位來自東方的「小孩」,在眾星雲集的大聯盟賽事中,逐漸蛻變成為一位成熟的男人。

因為看了這篇文章,所以就忽然讓我想看這本海明威的著作。

先題外話一下,詹偉雄是我很佩服的一個前輩,先前他在《中時》人間副刊「三少四壯集」的運動人物專欄寫得很棒!之前有出過一本著作是《美學的經濟》,不過我還沒看過,聽阿祥說光是這本書的編排就很吸引他,改天我也買來拜讀看看。後來,他又出了第二本著作《球手之美學》,哈哈,好像什麼都要跟「美學」兩個字扯上關係才行。這本我下次再來好好寫一下感想。

至於《佐賀的超級阿嬤》是因為好兄弟阿璞跟我說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,雖然我還沒看到這部電影,先看了這部小說,也是有體會到這個阿嬤在二次戰亂後快樂度過貧窮生活的人生智慧,不過看樣子還是要去租個DVD來看一下,一定會更有感觸。而《ICHIRO ON ICHIRO》則是看到米果的介紹,加上我也欣賞鈴木一朗這位球員,所以也敗來看了,能夠如此深入專訪一個球員的書還真是不多見。

好,還是把主題拉回來講《老人與海》這本小說,這幾天我在坐車、如廁、睡前等時間,把這本不算太厚(我這本是桂冠圖書出版的版本,不到100頁)的小說給看完了,除了見識到海明威對於人物特徵、故事情節、場景、對話的鋪陳功力之外,他所運用的一些意象與人生觀,通通都可以在這本著作裡體會到。

一個老人出海八十四天不曾捕獲一條魚,但是他從未放棄過,不時一個人在船上自言自語,用各種方式來激勵自己,靠著意志力與勇氣來面對捕魚生活必定會歷經的高低起伏,就像是人生過程的縮影一樣。最後他一個人獨力與一條前所未見的大魚搏鬥數日,他說:「儘管牠這麼偉大,這麼光榮。...不過我要讓牠看看人類有多大的能耐,能忍受什麼痛苦。」就算這條大魚在最後回到岸邊前,已經在回航的過程中被前來掠食的鯊魚啃得只剩下殘骸,不過他還是堅持到底順利歸航,最後也證明了自己。



在這本小說背面的一段文字,寫著:

人能夠忍受痛苦,可以被毀,但意志不能被打敗。「海面很大,船很小」。渺小的個體(老人)對抗外在環境,有歷盡滄桑的搏鬥過程。儘管勝利者所獲無多,或者說沒有誰是最後的勝利者,且充滿茫然的悲劇,故事卻在單調的情境、簡鍊的情節中延伸,蘊藏令人回味無窮的動人描述。這部精采的中篇小說可以做為海明威作品和其硬漢一生的完美句點。

本書中最經典的一句話我想就是:「...人不是為挫敗而生的...人可以毀滅,卻不能挫敗。」這句吧!張國慶在序文中寫到:人生中遭逢挫敗或許無可避免,最終也可能一無所獲;但在過程中發揮無比勇氣,則能體現自我生命的價值。這或許就是《老人與海》所要蘊涵的意義。

拿到我現在的情況來看,就是,雖然我現在找不到運動媒體的相關工作,但是我不能輕易放棄,至少在這些所歷經的過程中,我仍舊努力地堅持信念去追求、去實踐,我就像故事中的那位小伙子一樣,最後他對老人說:「現在我們要一起打魚,因為我該學的事情還多著呢。」

嗯,我一直都在學著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